头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,医学的定义是,没有空间位置觉改变的晕叫头晕。头晕多与头痛同时出现。引起头晕的疾病有很多,包括后循环缺血、慢性脑供血不足,或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、焦虑抑郁引起的心因性头晕、多系统萎缩、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、双侧前庭病、脊髓后索病变等。需要完善影像学检查、前庭功能检查、焦虑抑郁量表评估、化验检查等方面,才有可能确诊。
头晕的表现在临床上有很多种情况,大致可分为三种:
晕厥前期症候群:
类似于蹲在地上突然站立起来的感觉,如头晕、视物模糊、四肢发软、站立不稳,严重时眼前发黑、意识丧失、摔倒在地、面色苍白。一部分患者在发作时有恶心、上腹部不适、心慌、出汗等表现;
眩晕发作:
感觉天旋地转,因而不愿意睁眼,常伴有恶心、呕吐、心慌、出汗,可能同时伴有耳鸣、听力减退、耳堵塞感等;
一般头晕:
表现为头昏、头沉、头胀、轻微头痛、头部的紧缩感等,感到头脑不清爽,同时伴有不安、急躁、困倦、失眠、记忆力减退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工作效率下降等。
经常头晕的原因
1、高血压病:尤其是50-60岁以上的人应该定期监测血压,一个月要测量几次,或者每星期都要监测血压。
2、贫血: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怕血脂高引起动脉硬化,就不吃肉,长此以往会出现营养不良,造成贫血继而引起头晕。
3、高脂血症:血脂、血糖的异常都会引发头晕。
4、和药物有关:比如失眠的患者吃安眠药,就可能会经常头晕。
5、焦虑、抑郁:不高兴或者到晚紧张、担心、害怕,也是头晕的主要的原因,要去医院检查一下。
6、偶发的、突发的脑血管病也会导致头晕。
夏季头晕可能是由于季节性的头晕造成,夏天天气炎热,人体的代谢就会加强,体内的水分也会丧失得很快,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的话,就会导致身体不舒服,头晕等不好的症状,所以这种情况还是需要多注意的,但还是要去医院做一下检查,以免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疾病,饮食方面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,下火的食物等,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。